乐天危机与其进入中国后水土不服紧密相关。商超业态本地化特点明显,但乐天入华初期全部采用韩国高管,甚至连门店店长都由总部派驻。由于不熟悉区域市场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其定位、选品等等多个环节,最终造成业绩亏损。举例来说,乐天百货初期即引进大量韩国品牌,虽然在韩国与乐天百货的中高端定位相符,但中国消费者对其并无准确认知,因此销售不佳。
要知道,即使是在“萨德事件”之前,日韩品牌的兴起也就在近两年之间,多限于85后到90后人群中,相对来说偏向中端消费。为此,乐天百货引进其本土中高端品牌过早,且对消费者缺乏充分的品牌认知培育,导致百货定位与受众需求产生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乐天后来将门店店长等中基层员工改为聘用中国人,但又产生了组织架构臃肿、沟通流程过长的问题。据乐天内部人士透露,在中国乐天超市推行一次活动,也需要向总部申请通过,长此以往,对门店运营的效果影响极大。
值得注意的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乐天在华开展业务掣肘极多。就拿沈阳乐天世界项目来说,该项目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包括Shopping Mall、百货、超市、酒店、主题公园等多种业态,投资金额近3万亿韩元。但项目在2016年12月底就因为消防安全问题被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停止建设工程,可以说损失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