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齐太公世家》还记载了另一种说法:"或曰, 太公博闻, 尝事纣,纣无道, 去之。游说诸侯, 无所遇, 而卒西归周西伯。"且《孟子·尽心 (上) 》还提到,因为姜子牙不满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还曾主动远离商纣王,去到"东海之滨"做个钓鱼翁。也正是在这里,姜子牙和姬昌才给后人留下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和姬昌识人重用的美谈。
到了姬昌身边,姜子牙的存在感不可谓不强。在最早有关姜子牙的记载,即《尚书》中的《周书》里,《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 以及《牧誓》、《武成》这五篇周武王的"讲话稿",都有姜子牙的影子。《史记·齐太公世家》更是称:"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 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且姜子牙不仅有谋,还有勇。《毛诗注疏》这样解释《诗经·大雅·大明》里的"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这句话:"维有师尚父者, 是维勇略如鹰之飞扬。身为大将, 时佐彼武王, 车马鲜强, 将帅勇武, 以此而疾往伐彼大商。"《史记》也记载,在牧野之战时,姜子牙以三军统帅的身份,"与百夫之师, 以大卒驰帝纣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