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出了问题,当然要处理,违法必究是我们法治社会的核心要义。但不能仅仅是事后的处理,而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才能根本或者彻底改变——这就是“治未病”。
一是对教师进行心理稳定性测试,避免情绪化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前面说过,几乎所有的体罚,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而情绪失控的人,本质上是不适合做教师的。这就需要各地加强对情绪的研究,制订出教师入职的情绪测试标准,让更多心理相对稳定的人成为教师,避免过度情绪化的人进入教师队伍。
二是要在管理上加强监控,避免对学生伤害更大,也避免事态恶化。
一般而言,教师情绪化之后,很容易采取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个时候,就需要有管理的介入。在小学的中高端和中学,完全可以培训学生,让学生立即寻求其他老师或者学校领导的干预。
我刚做教师的教师,性格很急躁,就告诉学生,如果我生气了,有对学生动手的迹象,马上就要劝阻,一旦劝不住,要立即告诉其他老师或者学校领导。当其他老师或学校领导到场后,情况肯定会有很大的改变。
三是要从教师评改的改变着手,避免以单纯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师。
学生成绩的好坏,受制因素太多,教师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所以,不能将学生成绩落后全部归因到教师身上。这样,教师就不会过多关注学生成绩,也就不会出现学生背不了古诗就耳光伺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