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
一直以来,观点不一,有人认为:
只有女方对男方不甚满意的时候,才会借由提高彩礼的数目,以此达成心理上的平衡。
但也有人觉得,彩礼是男方对女方尊重的表现,
给的越多爱得越深,也代表女方更值得,
而也有人认为,女方彩礼要得越少,代表两人感情越深,女方的家庭也更通情达理……
不知大家更倾向于站队哪方的观点呢?
娇妈认为,说到底,这事就没个定准,
毕竟每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为人处事之道,甚至于本土人情,思维定式等都不尽相同。
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这里只浅谈现象——
从何时起,彩礼成为了一种衡量单位,
判得了情感阈值,类比得上个人价值……
当其成为用以计量和兑换的中介砝码,很多的弊端和矛盾也随之滋生。
“商品”与“交易”
传统的婚姻习俗流传至今,其实很多方面上,
已经存在不能流于如今形式的糟粕之处。
比如女方家庭如同“卖”女儿般设坎儿,向男方家庭索要“天价彩礼”,
被很多人认定为是坑人又害己的行为,
大抵上是觉得这样的做法,本质上和将女性物化作商品并无二致,
不外乎是将婚姻变成了一场金钱“交易”。
越发重压的彩礼数目,让一些男性不得不选择举家倾囊,更甚贷款筹彩礼;
而一些女性,则被迫加塞于不松口的亲辈,和拿不出目标彩礼的对象间进退不安,甚至因此耽误了人生规划良机……
想要谋取幸福,就必须提前透支自己,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去企及自己难够到的范畴吗?
此前一个00后男生的热帖引发争议,
他表示自己的择偶观念是:
“要彩礼的一律免谈”,
被广大网友说成是不成熟,并预设,在将来他一定会被现实迎头痛击,改变如此的想法。
但站在某些角度来看,一些观点也有其道理。
当婚姻一方成为可供置换的商品,当情感价值兑换成可明确毫厘的数字,让婚配沦为一场交易,让两个家庭均为之心塞不满,
这样的局面,真的有人能从中获得喜悦幸福吗?
但也有一些折中的形式出现,如今还有一类解决方式,就是形式上走过场,私底下再论分配。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提出:
“从社会学方面看,在传统的婚姻关系里,聘礼与嫁妆事实上都是双方父母提供给新家庭的物质基础。”
彩礼嫁妆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都资助给新婚小家庭。
但倘若真得大家都能如此和谐互惠,那社会新闻栏目里怎么又会出现因彩礼问题引发的一地鸡毛呢?
彩礼酿悲剧
也是在近日,一条令人苦涩的新闻上了热搜,
在这个持续高温预警的炎炎暑天,有位辛劳一生的母亲,永远停留在了这个时节。
生前,她如此拼命努力的缘由,是为了给小儿子攒彩礼娶媳妇成家……
网友感喟于其不易和生命逝去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