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对于皇帝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超越一切,即使在死后也依然追求高人一等的地位。
因此,在临死前,他们会选择一些人陪葬,有时甚至包括他们曾经最疼爱的人,这无法逃脱。
那么,这些被活埋的人究竟能在墓中存活多久呢?
活人殉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大约距今已有3000多年。
原始社会对于死亡抱有极大的崇拜和畏惧。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前往神秘的来世。
因此,在墓葬时,人们会精心准备许多生前所喜好的衣物、食物、住所等各种日用品,以及金银财宝,认为这些物品可以让他们在来世依然享受荣华富贵。
当然,由于需要有人服侍这些物品,因此奴隶作为仆人也会被一同殉葬。在统治者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以展现其权力的威严。
在奴隶制社会中,奴隶的生命地位极低,常常被视为家畜一般的存在。
统治者可以随意虐待、甚至杀害奴隶,没有任何道德约束,这种“人命不值钱”的思想使他们可以轻易剥夺其他人的生命。
活人殉葬活动中的受害者完全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或反抗的可能性,只能顺从地接受自己成为祭品的命运。
根据历史记载,这种残忍的仪式在秦穆公、吴王阖闾和辽朝等时期都有发生。
《诗经·黄鸟》中记载了秦穆公死后,他的三位大夫和174个奴隶被杀害并投入陵墓殉葬的情况。而吴王阖闾之女自尽后,为表达哀思,竟然抓捕无辜百姓将他们活埋于女儿墓中。
然而,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文化观念的变化,活人殉葬逐渐减少。秦始皇废除了殉葬的习俗,改用陶俑作为陪葬品,这可以视为一种进步。在汉朝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对生命的重视增加,殉葬现象大为减少,只偶尔发生。
在辽朝时期,殉葬再度兴起。辽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崇尚武力,对生命看得较为轻视。契丹人的宗教信仰是萨满教,他们认为通过活人殉葬可以让死者转生至极乐世界,因此活人殉葬在辽朝盛行。
例如,耶律倍是辽国重要贵族,去世后,辽圣宗为他修建陵墓,并将一只猛虎展示在墓前。百姓们前来观看时却被逼进墓中成为活生生的殉葬品。
在元朝时期,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活人殉葬达到了新的高峰。蒙古人的社会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氏族特征,殉葬甚至被定为合法,贵族纷纷效仿皇帝使用活人殉葬。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这种残酷的仪式逐渐被禁止并淡出历史舞台,人们对生命价值和尊重的观念逐渐成熟。现代社会已经将保护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活人殉葬已被广泛谴责和禁止。
成吉思汗去世时的殉葬人数确实非常庞大,据说多达两万人。这种规模的殉葬在当时的蒙古帝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至于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进行大规模的殉葬,确实有部分史料提到他的妃嫔中有46人参与了殉葬。然而,在明代中后期,活人殉葬的记载逐渐减少。
至于清朝,虽然顺治初年确实还出现过一些殉葬现象,但自康熙皇帝上台后,这种野蛮的丧葬方式最终在中国彻底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