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明知吕后专权,为何没有在临终前除掉她?

2020-09-21 14:20

引言

众所周知,作为大汉帝国的缔造者,刘邦一直是颇受后世争议的帝王。他从十里亭长成为大国皇帝,仅用了七年时间,有人说他足智多谋、坚强豁达,也有人认为他奸诈狡猾、自私自利。

据史书记载,刘邦少时家贫,是个市井无赖,结婚时已经年过四十岁,俨然是个中年人,然而刘邦虽身份低微,为人处世却十分圆滑,情商很高,也有一些情人。早在刘邦与吕雉结婚前,他就和同乡曹氏有一段恋情,曹氏还诞下刘邦长子刘肥。
    

 

 

▲汉高祖刘邦剧照

刘邦称帝之后,这位曹氏并没有因诞下皇子而住进皇宫中,最终默默无闻而逝,史书的相关记载也很少。曹氏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然而她的亲子却留下一定的历史记载。身为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在父亲成为皇帝后,被封为齐王,拥有73座城池。此外,齐国是西汉初年最富庶强大的诸侯国,刘肥膝下诸子也被封为王爵,因此可以推测,曹氏的晚年应该是在儿子封地度过。
    

 

 

▲吕后雕像

刘邦的后宫之中,明媒正娶的女人只有吕雉,被封为皇后的也是吕雉。而吕雉也为刘邦诞下一子一女,即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实际上,在刘邦征战沙场的多年间,吕雉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在成亲之后,吕雉开始从事农桑针织的工作,为贫苦的家庭贴补家用,也是一位贤惠的妻子。刘邦起义之后,吕雉和子女被楚军所俘,历尽艰辛,可当吕雉在楚汉议和回到刘邦身边时,才发现刘邦的身边已经有了更为年轻貌美的戚夫人,自己只能作为留守,与丈夫分居两地。
    

 

 

▲汉高祖长陵(部分)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开始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打算,先是将刘邦逝世的消息封堵起来,又与宠臣审食其密谋,准备除掉一些可能会反对自己的元老重臣。吕雉在杀尽反对之人后,稳固了自己垂帘听政的政治地位,不久便开始公然违背刘邦立下的《白马盟誓》:“非功不能封侯,非刘姓不能为王”。她将刘邦的子嗣悉数害死,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等人全是被吕雉直接或间接处死的,而齐王刘肥之所以幸存则是通过向鲁元公主献上大量城池,而免遭祸害。之后,吕族众人被吕雉大肆封为王侯,俨然取代刘氏成为皇族。一世精明的刘邦对自己的枕边人肯定还是有所了解,不然不会立下《白马盟誓》等防范举措,但常言道“宁可错杀一千,不得放过一人”,与其费尽心思去规避,他为何不直接杀了吕后呢?据后世历史专家分析原因有两点。
   

 

 

▲韩信剧照

第一,吕后不仅是个贤惠的妻子,也是刘邦在政治上的好帮手,她帮助刘邦统一了“四分五裂”的王朝。大汉建立以后,刘邦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封为王爵,以兑现当年合攻项羽许下的承诺。然而,异姓诸侯王的存在一直是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想要的是没有任何威胁,刘氏集权天下的王朝。吕后深知刘邦的真实想法,为给刘邦解决难言之隐,她先是以谋反之罪诛杀韩信,接着又截杀彭越,表现出果断成熟的政治手腕。因此,刘邦无论如何也不会杀死吕后,这可是大汉可以倚重的人才。
   

 

 

▲吕后陵墓

第二,刘邦在晚年时,听从戚夫人等人的建议,想要将太子刘盈废除,改立三子刘如意。尽管朝臣一直反对,刘邦也坚持自我想法,直到吕雉为太子请来“商山四皓”,刘邦才彻底打消了改立太子的想法。要知道,刘邦在建立大汉之初,就多次邀请有王佐之才的“商山四皓”出山,后者都谢辞了刘邦的请求。而吕雉竟然能够请出他们,不可谓其手腕不厉害。不仅如此,当时的文武大臣全部都支持吕雉母子,认为他们才是正统的继承者。吕雉还拥有萧何、张良、叔孙通、周昌等重臣的坚定支持,即使刘邦逝去,在这些人的辅佐下,继任者也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而吕雉在这些大臣与帝王之间所扮演的纽带作用十分巨大,因此不能杀害。

结语

刘邦为保证其他儿子的性命,以及扼制吕氏族人的权力,想要通过一纸盟约达成此效果,既是天真,也是无奈。最终,吕氏争权以吕雉病死结束,刘氏皇族集团诛杀吕氏外戚,将大汉政权重新攥在自己的手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