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在为犯错的孩子开脱的时候会说:孩子小,不懂事。然而从“校园暴力”多发在初中、高中来看,这一阶段的孩子并不是“不懂事”,而是认知出现了偏差,将暴力作为解决争端、发泄情绪的手段,就像一棵长歪的小树,越是浇灌营养,错误就会越大。那么,这个认知偏差是如何形成的?除了孩子处于青春期,存在逆反心理之外,哪里出了错误?笔者认为,在主体仍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唯成绩中心论”在学校家长中间仍有很大市场,思想和心理教育被有意无意的忽视,成绩不好的学生受到的关注和肯定大大减少,再加上生活节奏快,家长难以长时间贴身照顾,使得对部分青少年的约束降低,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和影视剧影响,以及法律上对校园暴力事件处理尚未形成震慑,一些悲剧发生了。
东方前沿网
要驱散校园暴力的“阴霾”,将长歪的小树“扶正”,需要源头教育和事后处理相结合。既要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加入防治校园暴力的内容,帮助青少年找到正确处理争端的渠道和了解保护自身的免受校园暴力伤害的知识,又要有针对性的出台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规章制度,防治结合,对施暴者惩戒教育,对受害者保护支持,共同构建防治校园暴力的“蓝色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