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馨事件再次证明:学校非万能,家教一招鲜

2020-04-05 10:47

  许可馨事件,作为典型的教育桉例,可以谈一谈。

  这个事件其实非常简单:许可馨口无遮拦、大放厥词地发出“恨国党”、“个人努力不值得一提”、“中国人贱骨头”等无脑言论,把她自己置于舆论旋涡中心,同时也“坑了她爹妈”一把。
       

  国内舆论哗然,大家争相批判。

  其实,许可馨不仅是一个人,她是许多人——像她这样的,还有一些的。

  很多人追溯到中国药科大学,要求这所211院校说明许可馨是靠什么途径公派出国留学的。
       

  这所大学也很不容易,刚开始说该生“自费出国留学”,后又被人扒出“国家公派留学(CSC)”的公示,显得颇为尴尬,毕竟甩锅砸到了自己脸上。

  其实,这事和中国药科大学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金钱权力的利益输送关系,那也不是大学的问题,而是个别的大学管理者的问题。一个学生,都毕业了,然后发表恶劣言论,你来找大学追责,真是“吹皱一江春水”啊!

  试想,但凡办学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大学,有哪所大学的毕业生中没出过刑事罪犯的?哪所大学敢说没有?我预测,没有一所敢出来走两圈的。但是,大家认为,我们需要去追究这些大学当初是怎么培养出来这些罪犯的吗?
       

  说白了,这与大中小学教育关系不大。本质而言,看似在学校里呆了一二十年,其实骨子里还是不同的家庭熏陶出来的每一个年轻人——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超越家庭影响,甚至有极少数异化的。

  大概率来说,许可馨的行为,根源在于家教!

  许可馨的一位中国药科大学的同班同学,在网上说,大学期间的许可馨,“一个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做实验的能力很强,当时是一个乖巧又懂事的学生”。

  也有她的大学同学说她“待人比较冷澹”“没几个朋友”。

  甚至有立达初中的同学认为她“成绩很好但是心肠歹毒”。
       

  这些都不可信。“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的嘴里,都是不一样的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的。

  通过许可馨的成长历程,大致可以看出她应该是一个比较懂交际的人——大学想公派,不管是三年还是三天,没点情商肯定不行。她应该也很会学习,基本上可以归类学霸或者成绩优秀者的行列。

  种种迹象还表明,她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通过她自己的描述,可知她的父母能够给她提供优越的条件。比如事件发生后,父母给她五万美元(网友计算约35万人民币),让她过了风头再回国。
       

  根据她的微博内容,可以推敲她大致属于“富养女”的行列,再加上个人学习用功成绩优秀,一路求学,成功好像也都信手拈来。于是,父母也会觉得倍有面子,各样需求都愿意满足她。这样的养育过程,容易让她恃宠而骄,自我感觉太好,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缺乏对太多人事的尊重——这在事件中有明显体现。马克·吐温说过:“良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的好评,以及隐藏我们对他人的差评。”

  这次事件还显现,在她的世界观里,除了父母,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感激的,没有感恩——比如,她认为自己能有今天,都是她能力强的父母给的,和国家没什么关系。所以她说:“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妈的钱和人脉,二是靠苏州的平台和资源,有幸生在一个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地方都富裕的城市,至于个人努力跟这些比起来,则丝毫不值得一提。”这是真心话,这就是她的成长环境带来的认识——金钱权力人脉至上!
       

  我大胆猜测,她的父母可能不大会在家里进行“家国”“责任”教育。甚至,也许她从小就见多了在她家庭小环境基础上的名利场、人脉圈和家国观,所以才会有这些围绕金钱、权力、人脉的嚣张言论。

  她的微博显示,在国内阶段,个人言语已经颇为放肆——有人推测是想“红”,有人认为是嚣张自大,但我们也要看到,网络上污言秽语影响颇大,倒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到西方留学之后,她对自己的生活、生命、自由等非常重视,言谈上彻底放飞自我,开始无视道德底线——这就是问题了。比如她说:“自己的命总是比别人重要的,先活下去才能讲什么仁义道德。”——能公然说出这一类话,甚至说出更多让人无法接受的话,这应该是家教长期的潜移默化所致。“子不教,父之过”,许可馨这样的表达、表现,和父母脱不了关系:今天的“什么都敢说”,其实就是昨天的“家教没底线”。
       

  只期待,眼下的许可馨,并非真正的她。而真正的她,也许仍需要修炼,像太宰治所说的“宛如在啄食自我一般”。

  我们现在的家庭模式,也正是自家孩子的原生环境——很多事情,都能够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的。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看萨提亚“原生家庭”概念。

  期待每一位家长,每一个成年的你我,都要格外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父母家人在家里的言行举止,包括家庭氛围、家庭生活理念等。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